高二这一年,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,成绩会形成两极分化:行则扶摇直上,不可以则每况愈下。
四个误区造成陷入题海
误区1.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成绩越好。
这是最大误区,保证学习时间并不可以保证成绩。不在于学了多少时间,而在于掌握了多少。不少高三学子挑灯夜战,常常熬到凌晨,此时大脑已经非常疲劳,效率不言而喻。了解劳逸结合、适时休息和训练的人,是高三学子中的智者,也是能否走出题海的标志。
误区2.课堂上听了解了就觉得自身会了。
老师说过的题目,考试时类似,可条件变一变,很大一部分人就又不会了。就像高考考试题,学生会感觉似曾相识,但不肯定能考高分。问题就在于听了解了是老师的讲授,学生听课时被动地同意,没经过自身积极主动的考虑。因此,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貌似听了解了,碰到新问题新情境还是不会。
误区3.做习题追求答案,重结果不重过程。
一些学生做题,得出答案就结束了,没深思,没总结,没概括,没举一反三,过分追求结果,不看重解题的思维过程。其实,把思维过程整理和展示出来是学习的好办法。要学会用慢镜头展示思维的重要处,学会用放大镜放大思维的细则。平日在这部分地方花时间感悟一下,使这种思维办法形成习惯,复习成效妙不可言。
误区4.题目做得多收获多,重数目轻水平。
不少学生潜意识中觉得习题多做多得,其实不然。深思一下,历届高三学子一年里要做多少题?有多少题目是白做的?这里要学会舍弃,偏题、难点、怪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讲要果断抛弃,要看重做题的水平而非数目。
最新高考考试资讯、高考考试政策、考试前筹备、高考考试预测、志愿填报、录取分数线等
高考考试时间线的全部要紧节点
尽在高考考试网公众号